艺术资讯-陈持平艺术家官网-中国名家书画市场网

当代水墨成为艺术市场新宠

一度既不为当代艺术圈认可,也难被传统水墨接纳的当代水墨,近日却成为艺术市场上的新宠。蛇年春节刚过,国际两大拍卖巨头佳士得和苏富比即出奇一致地选择中国当代水墨作为其春拍开场的“亮点”。颇为巧合的是,国内一些美术馆也频频推出当代水墨展览。

当代水墨这一曾经边缘化的艺术门类,是否已真正走向成熟,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美术批评家王春辰认为,如今得出这一结论尚言之过早。在他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国际上改变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而是扩大了研究点,水墨成为之一。

当代水墨展迎来“井喷”

昨天开启的亚洲艺术周是纽约佳士得的春拍传统,今年的亮点之一便是佳士得私人洽购部推出的一场私人洽购展览“阅墨中国当代水墨画展”,参展者不乏刘国松、徐冰等知名艺术家。而早前,苏富比也在纽约举办了名为“SHUIMO水墨:中国当代水墨展售会”的活动,其中,不少参展作品都是2012年的新作。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行,以及一些私人画廊在本届艺术周上集中举办中国当代水墨画展,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据担任苏富比此次“水墨展”的艺术顾问龙美仙介绍,近年来,国际收藏界对中国水墨的兴趣持续处于上升态势,那些兼具传统绘画技巧和时代特色的水墨作品,能带给藏家和参观者更多的新鲜感。“他们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和变化的研究兴趣和好奇,重要的是我们做好了艺术,将真正的水墨做出来。”在王春辰看来,是中国的改变,让他们更愿意跟随中国的改变去接纳当代水墨这一艺术形式。

当代水墨不仅在墙外开花,在墙内也屡屡留香。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以及在今日美术馆[微博]展出的“潘公凯弥散与生成”,无一例外将关注点放在了水墨作品。潘公凯的作品《雪融残荷》更是打破常规的展览样式,将传统水墨作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笔墨间已难觅其父潘天寿的印记。不过,今日美术馆对当代水墨的青睐可以追溯到去年12月,当时,由当代水墨代表艺术家李津带来的《李津·今日·盛宴》,与由徐冰、冯斌等四位艺术家举办的《何不水墨》展览,选择在同一天展出。据今日美术馆馆长谢素贞介绍,该馆今年还会专门设立一间“水墨馆”。

拍场的火爆尚待检验

今年2月底,位于798艺术区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更名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介绍,今年他们将推出三十余个展览项目,其中当代水墨展为数不少,且今年首个水墨展已确定在5月份亮相。在他提供的一份合作艺术家名单中,不乏徐累、梁铨、李津、雷子人等当代水墨艺术家。

而在水墨艺术家的选择上,夏季风说自己一直坚持做减法,即不再邀请传统泥古的水墨大家,也不会把“85新潮美术运动”中涌现的以水墨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涵盖进来,“许多人实验水墨做得特别好,但毛笔、宣纸等材料,更多的是为他们的观念服务。这与我们所倡导的将水墨作为艺术本体、而非媒介的当代水墨有很大不同。”

不过,尽管当代水墨在当下受到追捧,但夏季风认为,更多是由以拍卖公司为代表的二级市场的带动,是一种市场选择,根基并不牢固。一份数据显示,中国嘉德去年首次推出的水墨人物和新水墨专场分别斩获6500万元和1380万元的不错成绩,总额与当代书画专场相差无几;而北京歌德当代水墨专场成交率更是达到100%。而这些漂亮数据全都是在拍卖市场整体回落整理的大环境下取得的,更显示出当代水墨的异军突起。

在北京华夏传承拍卖公司首席艺术顾问张正欣看来,苏富比和佳士得此番同时推出当代水墨展,的确显示出当代水墨已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最值得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只是办展览而非专场拍卖,也多少说明他们对这一板块尚处于试探阶段。

水墨的学术梳理亟待跟上

“今年是水墨发展的关键一年。”夏季风认为,目前水墨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不过,更令他关切的是当代水墨还缺乏必要的学术梳理。他透露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已邀请著名美籍华裔学者沈揆一策划一个当代水墨大展,档期初定为今年7月。“这会是一个持续性计划,明年、后年会继续邀请不同的艺术家参与,同时也会组织国内外学者举办相关的水墨讨论会。”他说,通过这些展览,他试图从学术上对当代水墨纷杂的概念做一个梳理。

关于当代水墨的未来走向,有人提出“水墨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走向世界”,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艺术评论家方振宁就认为:“有那么好的当代水墨画,中国自己会发现的,西方不是中国艺术的标杆。”王春辰更是直言不讳,国际上推水墨展,并不意味着他们改变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只是扩大了研究点。

不过,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推动当代水墨的发展,都离不开首先做好学术梳理。“严格上说,艺术家的学术水准通常在一级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后,二级市场的价格才会跟着水涨船高,坚实的价格体系才能建立。”在夏季风看来,当代水墨在二级市场的畸形红火,也凸显出一级市场如艺术机构存在缺位。“许多人对当代水墨所呈现的新美学倾向的认知还有很大局限性,不少人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做事。”他建议,除了市场的自主选择之外,还需要评论家、策展人和艺术机构一起,从学术层面上建立某种标准,告诉大家哪些艺术家是非常重要的,哪些可能存在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