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资讯-陈持平艺术家官网-中国名家书画市场网

祝君波:艺术收藏拍卖的那些人与事

      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祝君波前不久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了《祝君波谈收藏》新书发布会,书中将40年收藏点滴尽以告知。在随后进行的演讲--“我所认识的收藏家”中,祝君波讲述了他从业以来与16位收藏领域相关人物的过往故事,其中包括谢稚柳、张宗宪、王世襄等收藏大家。
 
40年前他在新闻出版局的时候下到“五七干校”劳动,在那里因书法与当时朵云轩的青年编辑周志高结缘。周志高对他的启蒙有重要的影响。
 
而后祝君波跟随王颜晋做秘书的那段日子,正值“文化大革命”。朵云轩的定位是当时最常讨论、辩论的一个议题,根据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朵云轩作为文艺单位,应当为工农兵服务,为劳苦大众服务。王颜晋就朵云轩究竟应如何定位做了一次演讲,其中提到:“朵云轩不是扬州饭店,朵云轩是锦江饭店。”当年的扬州饭店就开在朵云轩旁边,是一个面向大众的普通饭店,言下之意,将朵云轩的服务群体基本定向比较高端的文化人、知识分子等。事实证明,王老对朵云轩的高端定位对祝君波很有启示,帮助他后来开拓朵云轩的新业务。
 
1990年代祝君波执掌朵云轩后,创办了中国首家艺术品拍卖公司,并于1993年策办了建国以来的首次拍卖,由这“敲响艺术品拍卖第一槌”起,我国拍卖事业开始快速发展。其间他也认识了更多对朵云轩和他自身成长颇具影响的人物。
 
公司成立时是谢稚柳题的招牌,第一次拍卖时谢稚柳上去敲了第一槌。他是个豁达、厚道的人,具有长者风范。谢老对朵云轩的工作有很大的支持,他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张大千的《晚山看云图》--朵云轩第一次拍卖图录的封面。肯定了它真品的身份,并做了艺术上的评价。这样有分量的文章为朵云轩的发展奠定了品质的筹码。
 
谢老为人宽厚,不以等级看高或看低人,即便是普通的人求画,也给画。跟张大千给叫花子画画一样。他的离世,是南方学术泰斗的陨落。
 
不能不提的还有汪道涵,有关汪道涵病逝前的往事算是在国内首次发表。对汪道涵先生,祝君波表示一直心生敬佩与感激:一来是对他创办拍卖事业的巨大支持,二来是被汪老的战略眼光和重细节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朵云轩拍卖公司成立前,汪老曾数次约其去家里商谈,并给予指导。汪老看了不少苏富比、佳士得和永成的拍卖图录,还应邀在公司成立的封面上写了一篇介绍性文章,大意是艺术品拍卖和艺术品市场是继房地产和股票公司以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由上海作为起点有必要也有意义;文末写到要保证拍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文章虽短却分量十足,可见汪老当时的高瞻远瞩。所以上海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发祥地,与汪老的支持及眼界是分不开的,这都是他超前于常人的地方,看得出一个人的胸怀和气魄。朵云轩拍卖事业起步时,汪老不但参加了剪彩,还前往上海美术馆观看拍卖预展,在拍卖庆功宴上谈笑风生,落落大方。
 
祝君波表示,虽不是收藏家,汪道涵的学问却丝毫不含糊。可以和张宗宪滔滔不绝地聊天,也能跟祝君波谈美术史。并且要求把每一期《朵云》寄给他。《朵云》在当时属于圈内比较专业的书,没什么人知道,更鲜有领导知晓。他的涉猎,足见一斑。
 
此外,他做事是极重细节的。辜振甫病逝的时候汪老要写唁信给辜夫人,托祝君波找一些朵云轩的信纸。朵云轩成立时是以木版水印印信笺为特色的,这点就很少为人所知。后来汪老特地又问了秘书对方寄过来的信纸是什么纸,被告知是印着电脑打字的白纸,便马上说“白来白去”,那朵云轩的彩色信笺是不能用了,然后便请朵云轩帮忙做中式信封寄去台湾。信封用宣纸做,黄梅天太潮湿不好做,后来朵云轩的老师傅特意用电吹风加工。然后在信封上书“汪缄”。另一次,连战要来,汪老要将连战父亲连横的旧版《台湾简史》赠与连战,要祝君波到朵云轩请老师傅做了一个布袋子。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因为细节体现的是质量。不知高人也注重细节,亦或是细节造就了高人。如同卢辅圣为其写的挽联:“申江水阔百年初现鸿图愿,海峡月圆万里同怀硕儒风。”汪老名副其实。
 
祝君波演讲中还提到王世襄、张宗宪、王一平、梅洁楼主、三槐堂主等,他们大多与收藏相关,在祝君波进入艺术品相关领域并在此成长的过程中影响深远。这16个人物,点点滴滴千丝万缕,折射的也是中国拍卖事业发展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