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资讯

从苏富比香港春拍大量拍品流拍说起

    拍卖的成交量和成交额是衡量艺术品拍卖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尺。通俗一点说,拍出的越多、成交额越大,就算成功;反之,这场拍卖就失败了。简单地讲,成交才是硬道理。

    从今年苏富比香港春拍的情况来看,这家老牌拍卖行今春在香港的生意似乎并不顺当。笔者前不久对它的预展和拍卖都进行了密切关注,等它拍卖结束,拍卖成交结果一公布,笔者并没有被几个亿元天价震撼到,而是对它的不少拍品尤其是中国艺术品专场中的一些拍品接连流拍、爆出冷门而不禁唏嘘。

    如此前被业界普遍看好的苏富比香港春拍两个官窑瓷器专场中的11件顶级官窑精品,就有3件流拍,流拍数量接近三分之一;在另外一场中国艺术珍品专场中,62件拍品也居然有31件流拍,流拍率高达50%,这个数字实在惊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苏富比香港春拍的这3场中国艺术品拍卖很不顺当呢?据笔者分析,可能有这么三个原因:一是有的拍品预先估价过高,买家觉得值不了那么多钱,从而望价兴叹、知难而退;二是有的拍品或存疑,买家在猜测和犹豫之中,主动放弃了部分拍品的竞拍;三是拍品征集出现问题,苏富比本季春拍做出的这一桌菜,不太适合买家们的胃口。对一些拍品,买家们不感兴趣,未被激发出购买欲望和冲动,因而捂紧了腰包,不愿轻易掏出自己的真金白银。

    苏富比香港春拍遇到的流拍问题,既值得苏富比重视,也应引起中国的艺术品拍卖企业的警惕。对此,要有敏锐的嗅觉、明亮的眼睛和缜密的分析判断。艺术品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如何把住市场脉搏、与买家贴得更近,对买家的愿望与需求了解得更细致、更周到?是拍卖行需要做深入思考和实践的。

    在信息传播飞快的新时代,人们获取古玩艺术品的渠道不断多元化,现场艺术品拍卖不再是买家们购藏古玩艺术品的唯一途径。与以前相比,买家们的眼光更高、视野更开阔了,对古玩艺术品的挑选、收藏和投资也更加挑剔。他们开始对拍卖行专家们征集来的拍品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们不再对这些拍品照单全收,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每个拍场上你抢我夺、争个你死我活。他们变得更加理性和谨慎,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方向,他们要真正买回自己心仪的宝贝。

    当前艺术品拍场出现的这种新变化,是值得所有拍卖行研究和应对的。艺术品拍卖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催化剂,成功的艺术品拍卖活动能推动和引领这个市场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繁荣,并能催生一批收藏家和投资家,否则它只能是一场慨叹和过眼烟云,难以荡起市场涟漪。